AI 教育的倫理課:當孩子能「偽造內容」,該怎麼教責任? post thumbnail image

📌 ChatGPT 做的報告、Midjourney 生的圖,誰來負責?

生成式 AI 的強大令人驚嘆,也帶來一個教育現場的焦慮:

「如果學生用 AI 完成作業,我該算他自己做的嗎?」
「我們還能教什麼?考什麼?評量什麼?」

這些問題背後,牽涉的其實是:「AI 生成時代下,責任與誠信怎麼教?」


⚖️ AI 教育不能只有技術,也需要倫理

生成式 AI 讓每個人都能做出看似真實的內容,但也讓:

  • 抄襲變得更難偵測

  • 假新聞更容易製造

  • 隱私與著作權更容易模糊

教育現場需要啟動「AI 生成內容倫理課」:讓孩子理解什麼時候該用 AI、什麼該自己做、什麼需要註明來源。


🧠 菜菜學院做法:教導「AI 使用說明書 × 使用者責任」

我們讓學生在使用 AI 工具前:

  • 寫出「使用計畫」與「AI 協作比例說明」

  • 學習如何標註 AI 參與內容

  • 探討「假圖像、假文本」的風險與案例

不只用工具,更理解責任。


📌 不是反對 AI,而是更需要負責任的使用者

AI 是強大的共創者,但同時也可能成為推卸責任的遮羞布。
孩子不只要學會使用 AI,更要學會面對 AI 帶來的倫理選擇


📩 想獲得我們的【AI 課堂倫理對話指南】給老師與家長參考嗎?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