📌 孩子會寫程式,但知道演算法怎麼影響他們嗎?
現在的小孩很會滑抖音、玩 IG Reels、訂閱 YouTube。
但他們是否知道這些內容,是經過一層層演算法設計「投餵」給他們的?
「資訊教育應該讓孩子不只是創造程式,而是理解自己每天在『被程式影響』。」
📌 什麼是「演算法識讀力」?
這是一種新型態的數位素養,讓孩子能:
-
理解推薦系統的運作邏輯
-
判斷平台可能對他造成的行為影響(成癮設計、內容泡泡)
-
質疑與反思數據背後的目的與商業模式
這不只是科技問題,也是公民教育議題。
📚 教育場景如何實踐?
-
👩🏫 設計任務:觀察一週內 YouTube 推薦影片變化
-
📈 討論演算法如何改變政治立場或價值觀
-
🧑💻 結合 Python 寫出簡易排序邏輯,理解「推薦」並非中立
🧭 讓孩子成為平台的「使用者」,而非「被使用者」
資訊教育該走出純技術框架,進入「理解資訊如何控制我們」的層次。
這才是真正的自由。